2025年9月19日,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”系列新闻发布会(第三场)——聚焦武汉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。会上介绍,五年多来,武汉以建设创新、宜居、美丽、韧性、文明、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,持续推动城市结构优化、品质提升、治理增效,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。
优化城市空间格局。出台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,加快建设“两江四岸”核心区,规划建设武汉新城、武昌、汉口、汉阳、汤逊湖5大城市组团,优化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,推动产城融合、职住平衡,城市核心功能持续增强,“光谷”“车谷”“网谷”有效联动,多中心、组团式的城镇空间格局逐渐成型。
实施城市更新行动。推进33个重点更新单元,改造城中村193个、老旧小区1464个。建成340个完整社区,青山区21街坊、湖北大学危旧房合作化改造试点有力推进,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863台。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,“安居链”平台上线运行。
提升城市管理水平。实施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三年行动,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,加大市容环境、背街小巷、城市出入口等重点部位常态化整治力度,市容市貌不断改善。
重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。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,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,推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建设,实施125个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,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,城市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和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巩固。
保障城市安全运行。建成运营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,入选2025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。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,常态化开展燃气管网、高层建筑和桥隧等重点部位风险隐患排查整治,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。
维护社会平安稳定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深入开展“化解矛盾风险、维护社会稳定”专项治理,持续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、包案化解工作机制,抓实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,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。1-8月,全市各类调解组织排查走访矛盾纠纷13.8万余件,化解13.1万余件,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、化解在基层。针对疑难纠纷多元化解需求,全面整合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律师调解、公证和法律援助等解纷力量进驻15个区级综治中心,联动化解矛盾纠纷,实现矛盾纠纷“一站式受理、一揽子调处、全链条解决”。针对市场主体专业解纷需求,今年4月正式挂牌运行武汉长江国际商事调解中心,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商事纠纷化解新路径。
优化法律服务、保障群众权益。全市建成市、区(含功能区)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个,街道(乡镇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58个,实现3307个社区(村)法律顾问全覆盖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法律服务。进一步落实民生保障,积极开展法律援助“安心行动”,截至8月底,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提供法律咨询13万余人次,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.19万件,为困难群众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4328万余元。进一步深化法治乡村建设,深入村湾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活动8378场,普及群众32.6万余人,累计培养了一支超过1.1万人的“法律明白人”队伍,让法治乡村建设的根基更加牢固。
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。实施基层党建强基固本计划,完善“街道党工委—社区党组织—小区党支部—楼栋党小组—党员中心户”组织架构,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、楼栋延伸。完善新兴领域党建体制机制,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凝聚力影响力。
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。完善“四岗十八级”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,实施社区书记成长计划,开展社区书记能力竞赛,建设高水平武汉社区学院,完善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机制。
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。在全市社区(村)开展基层治理创新拓面提质,打造994个户外工作者驿站。深化整治为基层减负,持续破解基层治理“小马拉大车”突出问题,健全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。完善“五社联动”机制,不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。
完善数字公共基础设施。启动公共数据归集治理攻坚行动,加快建设一体数字资源管理平台。高标准推进5G网络、千兆光网、数据中心、算力平台建设,打造城市信息模型平台,完成全市域CIM白模、1200平方公里CIM精模建设,在全国率先实现城市数字信息模型全域覆盖。
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。建成市区街三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体系,打通14个市直部门专业指挥系统,全量汇聚119、120、市民热线、网络舆情等实时高频城市事件数据,融合34个部门信息系统,基本实现城市态势“一屏统览”、事件处置“一单直达”、综合调度“一体联动”,“一网统管”迈出坚实步伐。
丰富智慧治理应用场景。深化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,上线余项,让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。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,打造智慧交通、城管、燃气、水务、消防等一批应用场景。开展低空共享无人机赋能城市治理建设试点。(通讯员:陈雅岚)


